撰稿人:佚名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9/9 阅读[0]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开展2024年度“最美教师”“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系列宣传活动。本期推出“最美教师”程祥宇。
程祥宇,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辽宁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会员。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7项,曾获2023年度大连财经学院“先进工作者”、2021年度大连财经学院“校园先锋工程(个人)”。
一、师德引领·共话思政
程祥宇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已有七年,他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崇尚“立德”,重视“树人”,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日常教学中,他潜心钻研德育教育问题,着力打造“五有”课堂,使育人过程有广度、有深度、有新度、有温度、有效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我最喜欢的思政课老师”是学生们对他的评价,既是良师,亦是益友,师德引领,共话思政。
二、师道引领·沁润思政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站稳思政小课堂,体现好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要求,也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解决好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的问题。近年来,他以实地参观、交流研讨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了解历史、缅怀先烈、坚定信仰,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教育变得有“知”又有“味”,让思政课从“书本”走向“社会”,构建强大育人合力。他多次带领学生前往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关向应纪念馆、金州博物馆等地参观,走进历史现场,建设起理论讲授、课内实践、实地参观为一体的“小课堂”,同时又回归“社会母体”,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实践育人和理论育人的有效结合。
三、教研相长·助力思政
程祥宇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近年来,获得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两次,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二等奖、三等奖,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精品教案”二等奖,辽宁省社科联学术道德征文三等奖,辽宁省思政课育人成果案例三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3项,校级教师讲课大赛奖5项,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7项,参与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此外,他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大赛等活动和赛事。
虽然人生不能复制,但是力量可以传承,传承了力量,思政课就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的“笃行”。程祥宇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潜心育人、培根铸魂,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星火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