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于涵 供稿单位: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5/3/10 阅读[0]次
3月8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大礼堂顺利召开。会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方式、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水平、推动我校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王志功教授,大连财经学院校长姚恩全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大连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马强主持,副校长李文国、徐哲、邹亚新,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领导、骨干教师,以及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计7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变革路径,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志功在致辞中强调了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是摆在高校教育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次研讨会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合作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他希望在这次研讨会上与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作出贡献。
姚恩全在致辞中提出,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正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在经济、社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及教育等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急需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需要打造丰富的智能助教、助学、助研、助管等应用场景,构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他希望大连财经学院和各兄弟院校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出适合各自校情、各具特色的新路径、新模式,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实现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志军、山西工商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滑翔、南京理工大学钟秦教授、东南大学孟桥教授、北京大学王志军教授、重庆大学曾孝平教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副校长申华、北京交通大学侯建军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赵春晖教授、吉林大学凌振宝教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校长孙晓云、哈尔滨工程大学项建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邓天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智能医学学院副院长常世杰等14位专家分别围绕“数智教育和人工智能的突破和发展”“人工智能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智慧课程建设”“数字化实践课程及思政建设”四个专题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淑娟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王美玲、南京理工大学王建新教授、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工作处处长盛虎主持。专家们围绕数智教育突破、人工智能在高校建设、智慧课程、实践课程及思政建设等方面,分享了如何找准教学切口、人工智能融合应用、课程建设经验、技术实践应用、课程思政融合等内容,这些宝贵经验分享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与实践思路。
专题一:数智教育和人工智能的突破和发展
刘志军教授
《找准教学要素小切口实现数智教育大突破》
滑翔教授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
钟秦教授
《AI赋能驱动课程教学优质发展》
专题二:人工智能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孟桥教授
《人工智能助教助学现状分析》
王志军教授
《自己动手搭建教学智能体》
曾孝平教授
《AI助力高校课程建设》
专题三:智慧课程建设
申华教授
《数智赋能、精准评价:数智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侯建军教授
《智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体现》
赵春晖教授
《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经验》
凌振宝教授
《AI技术在实践育人中的应用》
专题四:数字化实践课程及思政建设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校长孙晓云
《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项建弘教授
《基础课程数智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邓天平教授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常世杰教授
《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
近年来,大连财经学院积极顺应教育发展新趋势,将内涵式、特色化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学生个性化培养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努力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着力培养适应智能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辽宁全面振兴贡献力量。